4月23日,记者了解到,《南昌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已于日前由南昌市人民政府正式印发。早在2024年11月29日,《规划》就已获得国务院批复同意。
据了解,《规划》是南昌市首部“多规合一”的规划,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科学描绘了南昌面向2035年的可持续发展空间蓝图。
《规划》全面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统筹划定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构建“一核一带两翼,一湖两屏五田”的全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促进大湖、大城和谐共生。
《规划》明确,到2035年,南昌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64.43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322.01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067.85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998.63平方千米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32.36亿立方米。同时,《规划》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洪涝、地震等风险控制线以及绿地系统线、水体保护线、历史文化保护线和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等安全保障空间。
在对外交通方面,《规划》明确重点推动昌北机场三期扩建,提升南昌港水运通江达海的功能,优化南昌东站等综合客货运枢纽布局,积极谋划推动武咸昌、昌福(厦)等高铁建设,提升南昌在国家铁路网络中的枢纽地位,到2035年实现“124高铁交通圈”,即1小时通达南昌都市圈,2小时通达长江中游城市群及省内其他设区市,4小时通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
在道路网络方面,《规划》构建“两环十二射”高速公路网络和“十纵十横十联”干线道路网络体系,推进实施北二绕城高速、高新大道快速化、英雄大道快速路、国道320改线、洪腾高架、枫生快速路改造、广州路下穿京九铁路、隆兴大桥等一系列重大交通项目,实现“10分钟上骨干道路、30分钟上环城高速、60分钟可达南昌都市圈重点城镇”的目标。
此外,《规划》系统完善了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整体保护南昌老城、海昏侯国遗址、西山梅岭三片历史文化片区和赣江、抚河、潦河三条文化带,加强各类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南昌历史文化特色。为擦亮南昌“国际湿地城市”名片,锚固鄱阳湖滨生态系统,《规划》还融合水网、林网、鸟网,整体构建“一湖三脉,两屏多廊”的生态保护格局,加强鄱阳湖、梅岭等重要生态源保护,提升“一江十河串百湖”水生态环境,系统优化以白鹤、江豚为代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重点保护和构建四类候鸟觅食地,引鸟入城,再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盛景。
来源:大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