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贷款 费用 银行 车辆 公司 企业 万元 价格 自己的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开辟智能制造产教融合新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16:43:00    

春暖花开季,正是学习时。在眉山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的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室内,教师王棋正带领“丹甫订单班”学生操作自动化生产线设备。随着机床设备的启动,轰鸣声中,机器正以0.01毫米精度铣削精密零件,同学们围聚在操作屏前一边记录数据一边讨论优化方案……这来自生产线上的课程教学场景,正是智能制造学院深化产教融合、精准对接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的生动剪影。

这样饱含实践与理论的生动课程,学生感知最明显。学生罗宁晋兴奋不已:“老师把生产线‘搬’进课堂,我们可以提前掌握岗位核心技术。”

这样的课程设置,背后是更为直白的教学理念转变——从“有什么教什么”到“产业要什么教什么”。通过系统化的专业结构调整,教育链与产业链实现了同频共振。

“我们始终按照学校要求紧扣眉山‘1+3’现代工业体系发展需求,在专业布局、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智能制造学院负责人如是解释,智能制造学院正以“双高”建设为契机推动高质量发展,案例亦是数不胜数。

最为显著的代表,便是学院先破后立产生的订单班。破,是2024年,智能制造学院通过深入调研川渝地区产业发展趋势,果断停办市场需求萎缩的工程造价专业;立,是随之新设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三大专业,形成与眉山“1+3”现代工业体系高度契合的专业集群。

订单班的组建,“走出去、请进来”的深度校企合作机制是重要支撑。仅2024年,智能制造学院领导班子带队走访企业42家,新增圣鑫航数控、德恩精工等6家合作单位,建成圣鑫航、丹甫、立白等5个特色订单班。这种“入学即入企”的培养模式,使企业技术标准直接融入课程体系。

订单班质量如何?接收企业的评价最有说服力。丹甫环境科技人力资源负责人透露,订单班课程中30%内容由企业工程师参与设计,学生大三进入企业真实车间,参与设备安装与调试等工作。这种深度融合,使得近三年毕业生留眉就业率大幅提升,成为支撑本地制造业升级的重要力量。

在德恩精工的生产线上,大三学生徐文山正跟随企业师傅学习PLC编程技巧。“课堂学的PLC编程在这里直接应用,还能接触到最先进的自动化产线。”像徐文山这样的学生,智能制造学院每年向合作企业定向输送32名。而企业也反哺教学,丹甫环境科技公司与学院共建机械装配技术课程,将真实案例转化为教学项目,使课堂与车间“零距离”。

同样在德恩精工的智能化车间,2021届毕业生彭易正带领团队调试新引进的自动化生产线。这位年仅22岁的技术组长坦言,在校期间参与订单班培养,让其提前掌握了企业需要的技术。而像他这样的“现代工匠”,正成为推动眉山从“制造”向“智造”转型的中坚力量。

在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课堂上,王进老师正指导学生调试特种减速机检测平台,这项由智能制造学院教师研发的专利设备,已为合作企业节省生产成本6万元。这样的技术创新在智能制造学院已成常态——2024年智能制造教师授权专利12个,立项课题9项,教研成果反哺教学,完成3项重点课程建设与5项一般课程建设。

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人才与企业、人才与产业的互相成就,离不开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内培外引,教师整体素质不断提升,事实可证——智能制造学院2024年引进高层次人才3名,4名教师获技师资格,8人次赴德国参加SGAVE教法培训。这些师资建设成果正在转化为育人实践:教师及学生参赛共获得省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6项,申请在线课程结项8项,教材4项。近三年来为眉山输送技术技能人才上百名,服务于眉山各大企业。(林淼)

供图: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