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烫手山芋”怎样变“产业富矿”?襄阳通过提案持续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18:37:00
保康是湖北省襄阳市境内唯一的全山区县,境内探明的磷矿地质储量约3亿至5亿吨,远景资源储量5亿至10亿吨,是我国磷矿主要产区之一。磷矿在促进襄阳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为这座城市带来了“痛点”。“我市每年磷石膏产排量300万吨左右,约占工业固体废弃物的50%。但磷石膏利用量仅30万吨、利用率约10%。截至2018年,我市磷石膏总堆存量达2047万吨,占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存量的99.6%。由于磷石膏利用率低,被长期大量堆存,对周边水体、地下水、土壤、空气等均产生不同程度的生态环境影响,务必引起高度重视。”2019年1月,在襄阳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上,农工党襄阳市委会专门就襄阳磷化工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提案。市政协委员顾振华也在提案中呼吁,加大对磷石膏堆场环保整治,加快磷石膏的资源利用。提案很快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市经信局、市生态环境局等提案办理单位召开部门联席会议,部署磷石膏堆场整治工作。一股清废整治的热潮迅速铺开:樊城区强力推进50万立方米磷石膏堆场整治,其他磷石膏存量县(市)也迅速行动起来,加大力度对磷石膏堆场进行整治。整治堆场只是“治标”之策,全力推进磷石膏综合利用才是“治本”良方。2019年8月29日,襄阳市召开磷石膏综合利用促进会,出台了《关于支持磷石膏综合利用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意见》《在建设领域推广运用磷石膏综合利用产品的实施方案》,举行了高校与化工企业、化工企业与装配式建筑产业联盟共同研发与合作协议的签字仪式,开启了襄阳磷石膏综合利用的“蝶变之路”。随着政府不断加大对磷石膏综合利用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面对一系列优惠政策,各方资金和企业纷至沓来,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企业及部分投资商不切实际、一哄而上新建磷石膏利用项目的局面。市政协委员卢保举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后,在2020年1月召开的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关于规范磷石膏利用行为》的提案,建议政府在立项审批环节加强监管,严格项目准入、严把环保关,严把政府补贴。市经信局作为提案牵头办理单位,多次与委员沟通联系,联合12个部门出台了《关于支持磷石膏综合利用的实施细则》,引导磷石膏生产和综合利用走向规范化、规模化、集约化。此后的2021年至2024年,唐忠奎、陈红、陈光军等委员围绕延伸磷石膏产品产业链、加快磷固废消纳处理产业发展、推进磷化工高质量发展、打造襄阳“无废城市”等,每年选择一个侧重点,找准小切口,持续提出提案。市委、市政府及市直相关部门积极吸收采纳,先后制定出台《襄阳市关于建设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的实施方案》《襄阳市关于加强磷石膏综合治理促进磷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市财政每年拿出3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磷石膏综合利用。主动搭建磷石膏供销平台,大力推动磷石膏在道路、建筑、建材领域应用,初步构建起“房建﹢市政”的磷石膏示范样板工程推广应用体系,加大磷石膏综合利用企业奖补政策宣传力度……“在市政协委员的持续关注和提案推动下,我市磷石膏资源综合利用不断取得新成效,由5年前的10%左右提升到2023年上半年的63.9%,全市主要工业固废年综合利用率达80%,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昔日的‘烫手山芋’在绿色发展、科技赋能推动下,将为襄阳打造千亿产值磷化工产业作出重要贡献。”市经信局负责人表示。“紧盯一件事,五年久久为功,提案背后不仅见证的是工业绿色转型发展之路,更是委员心系发展、情系民生的强烈使命担当。”市政协副主席郭静说。
记者:毛丽萍
通讯员:余欢 张斌
文字编辑:李晨阳
新媒体编辑:石伟强
审核:李木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