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贷款 费用 银行 公司 车辆 企业 万元 价格 自己的

外贸要拓,内需要扩!广东一季度经济“成绩单”这么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2 20:03:00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驻穗记者 姚嘉莉

一季度,广东省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外贸、消费等多项数据彰显广东经济发展的韧性与活力,有力地提振市场信心和社会预期。外贸要拓,内需要扩,将成为广东稳住经济大盘的两大关键要素。

外贸要拓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金山指出,广东经济稳中有进的力量,主要体现在工业领域。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的增长数据充分体现广东工业含“数”量很高,说明广东工业领域正处在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并且初见成效。广东数字经济的发展,成功带动广东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的快速增长。同时,它造就广东服务业的含“智”量较高,尤其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增速,比全部服务业增速高3.1个百分点。

广东作为中国的第一外贸大省,其外贸体量长期占据全国的五分之一左右。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统计数据,今年一季度,广东外贸进出口2.14万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出口1.34万亿元,增长1.4%;进口7981.5亿元,增长9.3%。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一季度广东外贸克服规模大、外部不确定因素增多等困难,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实现良好开局,反映出广东经济基础稳、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的特点。

刘金山认为,广东是中国外贸的重要支柱,也是前沿阵地。从2018年的中美贸易战到2025年的中美贸易战,广东摸索着自己的应对之道。

首先,广东实现了市场空间结构的调整,从以往依靠北美、欧洲和日本市场逐步调整,目前东盟成为广东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一季度广东对其进出口3494.3亿元,增长6.9%。这种市场空间结构的转变是经过多年调整形成的,也成为广东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的强大底气。

让中国更多的零部件和设备可以乘风出海。

其次,广东企业率先走出去,也是广东外贸发展的重要贡献。企业“出海”,让中国更多的零部件和设备可以乘风出海,这带动广东出口产品结构的转型。此前广东靠的是最终消费品出口,现在逐步形成既靠最终消费品的出口,也靠原材料、元器件、零部件等成套设备这些中间产品出口,形成最终消费品与中间产品出口并重的局面。

此外,借着广交会的“东风”,广东同时开拓了线上线下交易,通过跨境电商使境内外的需求者与供给者实现快速匹配,加上一流的跨境物流、跨境通关、跨境服务,共同造就了广东外贸的这种韧性和活力。

内需要扩

刺激消费、提振内需是广东2025年经济工作重中之重。就一季度而言,消费数据表现亮眼,尤其是3月份的增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珠江学者韩永辉分析道,一季度广东消费市场呈现“政策驱动回暖、结构分化明显、潜力逐步释放”的特征。

韩永辉指出,3月份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显著跃升至5.8%,主要受到政策支持、新消费释放、基本面改善等三方面因素驱动。

一是政策组合拳集中显效。随着以旧换新政策全面扩围和消费券与促销活动叠加,消费市场内需进一步扩大,带动消费显著提升。2025年广东省将以旧换新政策支持品类从8类扩展至12类,数码产品购新补贴范围扩大。截至3月底全省以旧换新申请超150万份,带动家电销售2800万台,政策拉动社零增长约1.4个百分点。3月广州推出“食在广州”消费券,深圳举办春季购物节,配合企业厂补,形成政策-市场协同效应。

二是新消费场景加速释放。在AI、大数据等数字技术重构消费场景的背景下,直播电商通过“沉浸式体验+即时互动”提升流量转化率,Z世代偏好个性化、即时性消费,推动直播带货从商品销售向“内容+社交”转型,供需同时发力促使线上消费爆发式增长。

三是基本面改善提供支撑。受居民收入实际增长和价格水平下行的双重影响,消费者购买力进一步提升,需求端得到释放。3月份,广东CPI同比下降0.5%,降幅比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变相提高实际购买力。扣除价格因素后,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2%,高于名义增速,增强消费能力。

韩永辉认为,接下来,要继续保持这一改善趋势、促进消费结构调优,关键在于打好“政策+科创”组合拳。

一是政策持续性与精准性。广东需延续以旧换新、消费券等短期刺激措施,同时通过完善消费基础设施、优化消费环境等中长期制度设计稳定预期。推动免税经济、夜间经济等新业态布局,并加强农村物流网络建设以激活县域消费潜力。

二是供需协同升级。一方面,依托AI、机器人等新兴产业推动供给端创新,满足个性化、绿色化消费需求。另一方面,通过收入分配改革提升中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缩小城乡消费差距。

三是增强外部风险韧性。面对美国关税政策对出口的冲击,需通过“内外贸一体化”扩大内需对冲压力。加大对外贸企业拓展国内市场的支持力度,大力推动跨境电商与实体零售融合。

摄影:袁承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