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贷款 费用 银行 公司 车辆 企业 万元 价格 自己的

2025年站在“天花板”上的中国电影,慢下来一定会更好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0 14:05:00    

“中国电影人的创作和创新能力有多强,中国电影市场的天花板就有多高。”

正值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之际,由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和中国电影博物馆共同主办的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产业论坛——“中国电影市场的天花板有多高?”于4月19日在北京举办。

中国电影终于迎来了关键性进步

对于中国电影产业来说,“走出去”是一条必经之路,这是从电影大国到电影强国的“通道”。

根据相关数据平台统计,华语影史国产片票房TOP20中有19部都进行了海外发行的动作。尤其是2025年春节档,无论是票房规模还是上映规模都成了华语电影海外发行的一个里程碑。

今年春节档6部影片有4部有海外发行计划,其中《哪吒之魔童闹海》在18个国家和地区上映,北美票房破2000万美元,海外票房总计超6100万美元,取得了近20年华语电影海外发行的最好成绩。

华人文化集团公司副总裁、华人影业总裁、东方梦工厂总裁应旭珺表示,她非常高兴能够看到有这样一部电影在中外两个市场取得如此大的成功——它能够把全世界的观众联系到一起,带到电影院,让我们再次看到了中国电影的魅力、电影院的魅力。她说道:“中国电影人经过了几十年沉淀探索之后,有自信的同时也更加有能力了。未来世界电影舞台上,中国电影和中国电影人是非常有机会的。

对于今年华语电影里程碑式的成功,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主席杨燕子提供了独特的国际视角——通过提高文化代表性与内容真实性,与全球观众产生更深层次的共鸣。她表示:“对于中国电影人来说,这是一个走向全球的机会——进行国际合作,特别是与我们的侨民合作,讲述细致入微的故事,提升中国的代表性并加深全球影响力。

技术是推动观众回到影院的动因

今年春节档虽然再次以创纪录的方式为内地电影市场开了一个好头,但市场的起伏依然是所有从业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尤其是优质的剧集、综艺节目、短视频、AI、游戏,不同的媒介也在稀释着电影观众的注意力。

但与此同时,特效厅票房占比今年也成了大盘的一大亮点。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傅若清在主旨演讲中提到,今年春节档特殊厅票房相比去年大幅增长。他认为,如今观众看电影追求的是观影体验,体验感差异是主导观众在多种媒介间作出选择的核心动因。在“宅文化”盛行的当下,观众能主动走出家门,把宝贵的时间投资给银幕,电影更要充分证明自己值得托付,而电影科技则是当之无愧的主力担当。

中国电影集团董事长傅若清

中国香港著名导演刘伟强则把视线拉回20多年前,他提到香港电影在新世纪初期有非常严重的盗版问题,VCD呈现出的画质相对比较模糊,影响观看体验。在这种生存压力下,创作者才更要拼命通过技术升级,保证电影在影院的播放效果。

中国香港导演刘伟强

英国CineAsia Trinity公司联合创始人塞德里克·贝雷尔有建设性地提出:“提升观影体验和降低票价,这两者的结合,是吸引观众重返影院的关键。目前欧洲各地的影院正在不断升级改造,不只是换上更大的银幕,更多的是通过优化餐饮服务和整体体验,带来一种‘轻奢感’。这样的做法已经被证明能有效吸引观众回流。

有总量概念,电影人就该有信心

著名导演、编剧、监制黄建新在本次论坛上分享了一件趣事。大约十年前,一个电影节会有上百个项目签约,但第二年能够落地制作的影片不足十分之一。他表示,现在和电影争夺注意力的媒介很多,电影想要和观众保持亲近感,需要高质量的电影也需要高质量的电影院,来让一代又一代观众养成观影习惯。

导演、编剧、监制黄建新

前几年,IMAXChina首席执行官孟丹青感受到电影行业非常急躁,现在感觉到电影行业慢下来了。他说道:“对于电影产业来说故事是核心,营销和银幕再好也掩盖不了一个糟糕的故事。之前太多导演、编剧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开发一个好的故事,最近感受到行业开始有一些变化了。而且春节档《哪吒之魔童闹海》这样的爆款,会让从业者意识到故事好,回报就好。

对于“中国电影市场的天花板在哪里”这样的叩问,黄建新提出了“天花板”与“总量”的区分。他认为,电影票房“天花板”不能替代“总量”的概念,所以即使其他单片票房暂未再次触及所谓“天花板”的数字,大家也不要气馁,中国电影票房总量还是有的,中国电影人应该有概念、有信心。

中国电影市场高低有多高,这个答案可能没有人知道。主持人蓝羽让嘉宾为中国电影120周年诞辰送上一句话祝福时,黄建新表示“电影这么年轻,来日方长”,这句话或许也能概括今年电影节产业论坛的主题。

站在“天花板”上的中国电影迎来了一个新的起点,中国电影更大的机会才刚刚开始。

南方+记者 刘长欣

【作者】 刘长欣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