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又称 “鬼节”“盂兰盆节”,其历史起源悠久,文化内涵丰富。
历史起源:
中元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在《易经》中,“七” 是一个变化的数字,复生之数。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
后来,该节日与道教的 “中元节” 和佛教的 “盂兰盆节” 相融合。道教认为,七月半是地官诞辰,祈求地官赦罪之日,阴曹地府将放出全部鬼魂,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称为 “中元节”。
佛教传入后,带来了 “盂兰盆节” 的概念。据《佛说盂兰盆经》记载,“盂兰盆” 是梵语,“盂兰” 意思是 “倒悬”;“盆” 的意思是 “救器”,所以,“盂兰盆” 的意思是用来救倒悬痛苦的器物,衍生出来的意思是用盆子装满百味五果,供养佛陀和僧侣,以拯救入地狱的苦难众生。
文化内涵:
中元节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传统和情感,是传承千年的文化瑰宝。
中元节的传说故事
相传佛陀的弟子目连尊者,其母生前作恶多端,死后堕入饿鬼道中,饱受饥饿之苦。目连尊者为救母亲,依照佛陀的指示,于七月十五日这一天,准备百味五果,置于盆中,供养十方僧众。借由僧众的功德之力,其母得以脱离饿鬼道。这个故事成为了佛教盂兰盆节的起源,强调了孝道和救度众生的精神。
城隍出巡
有传说称,在中元节这一天,城隍老爷会出巡人间,视察民情。城隍是城市的守护神,其出巡旨在维护地方的安宁和正义,同时也监督鬼魂们的行为,确保他们不会在人间作恶。
放水灯
传说中,那些冤死鬼在中元节这天找不到归路。于是人们制作水灯,为他们照亮回家的路,希望冤魂能够得到安息,不再在人间游荡作祟。水灯通常用彩色的纸或布做成莲花形状,里面放置蜡烛,漂浮在水面上,形成一道美丽而神秘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