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日前召开了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并出台了《新时代新征程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4月17日上午,新民晚报记者从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4年,申城民营经济创造了全市近三成的工业产值和固定资产投资,贡献了四分之三的新增就业,80%的“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也是我市出海企业的主力军,2024年上海民营企业非金融类对外投资备案金额占全市对外投资总额比重超九成。
《若干措施》从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加快完善民营企业投融资支持政策、着力解决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开放发展、切实加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保障等六方面提出了26项具体措施。
新一轮对民营经济的支持政策提出,要确保建设工程招投标全过程公开公平公正,保障民营企业平等参与政府采购,发挥首台(套)保险补偿机制作用;建立民间投资重点项目库,鼓励民营企业用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可与我市技术改造贷款贴息政策叠加同享。
推动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增量扩面,推进“商会批次贷”;支持民营上市公司运用回购、股东增持等工具进行市值管理;鼓励政府投资基金、产业扶持资金等支持民间投资项目。
着力解决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持续开展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动态调整市场监管领域失信惩戒措施清单,将政府违约失信情况纳入政务诚信评价指标体系。
依法规范牟利性职业索赔、职业举报行为;全面推行“风险+信用”分级分类检查制度和涉企“检查码”;细化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情形;依法依规打击惩治涉企造谣传谣、以负面舆情进行勒索等行为,维护民营企业网上合法权益。
鼓励民营企业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开展科技攻关,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向民营企业开放重点实验室和公共研发平台,推动民营企业平等使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推动市属国有企业向各类经营主体开放更多国资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鼓励民营企业在我市设立研发中心、全球供应链管理中心、资金结算中心、贸易总部等功能性机构,在创新产品申报、研发用品出入境、人才落户、跨境资金结算和数据流动等方面提供支持和服务。
在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方面,发布会透露,要落实好新一轮中小微企业信贷奖补政策,新一轮政策将奖补资金规模由每年2.5亿元提升到5亿元,将科技、外贸、农业等重点行业贷款不良率原0.5%的补偿门槛全部取消,补偿比例提升到55%,对首次贷款额外再提高5%;信贷奖励资金考核指标进一步优化。近期上海将推出汇率避险担保增信产品,助力外贸企业应对形势变化。
原标题:《沪“26条”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信贷奖补资金规模提至每年5亿元》
栏目编辑:杨玉红 题图来源:叶薇 摄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叶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