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贷款 费用 银行 车辆 公司 价格 企业 万元 自己的

缅甸、汤加接连大地震,地球是否开启了“震动模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11:02:00    

受访专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教授 徐锡伟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田雨汀

3月28日、30日,缅甸和汤加接连发生里氏7.9级、7.3级地震。据缅甸气象和水文局消息,截至当地时间31日上午,28日强震后共发生了36次余震,震级从2.8级到6.7级不等。发生在汤加群岛海域的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美国国家气象局和国家海啸预警中心紧急警报称,汤加海岸附近可能会发生海啸。

如此短时间内的两场大地震,引发了公众对“地震关联性”的猜测。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图片,由缅甸曼德勒向我国东北地区延伸,能够描画出一条“地震活动带”,沿途地区都有地震发生的危险;还有人认为,在缅甸和汤加地震的“连续暴击”下,日本可能被波及,马上也要发生大地震,地球已经进入“震动模式”。

图源网络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教授徐锡伟在接受“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地球地壳的活动极为复杂,地震属于正常的地壳运动过程之一。缅甸和汤加地震间并不存在直接关联,仅为时间上的巧合。

首先,两地相距超过1万公里,分属不同的地震构造系统,缅甸地处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交界处,位于喜马拉雅地震带;汤加地处澳大利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属环太平洋地震带,在空间上没有联系。

其次,缅甸区域的地震带历史上曾多次发生7级以上地震,属于喜马拉雅地震带东段的常规能量释放;汤加区域年均发生6级以上地震约12~14次,此次地震亦属于正常地质活动。

最后,从震级来看,自1900年以来的统计数据显示,震级大于或等于7级的地震平均每年发生18次,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地震每年发生1次左右。算上1月7日发生于西藏日喀则定日县的里氏6.8级地震,2025年内仅发生了3次7级及以上地震,未来9个月内可能还会发生数次大地震。

针对2025年初我国多地(云南、广东高州等)报告的级数较小的地震,徐锡伟表示,这些均属正常地质活动,并不代表全球地震活动异常,更多可能是社交媒体实时推送放大了公众对地震的关注度。在全球尺度上,每年都会发生数百万次地震事件,其中绝大多数为1~3级的小地震。他强调,地震活跃期需以百年为尺度评估,短期波动属正常现象。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全球共发生17次6级以上地震,低于历史年均水平(年均约18次7级以上地震)。

“何时何地会发生下一次地震是公众最关心的问题,但以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我们无法做出精准预测。”徐锡伟说,地震预测仍是世界难题,现有技术仅能划定环太平洋地震带、喜马拉雅地震带等中长期危险区,无法确定具体时间和震级。重要的是,民众应学会如何科学认识地震等自然灾害,了解自救要点。

准备应急包。应急包的使用概率非常低,很可能一辈子都派不上用场,但只要用上一次,就能救自己或救别人一命。应急包须包含1~3天的饮用水、压缩食品、糖果、巧克力等,手电筒、电池、急救药品、重要证件、口哨等,定期检查有效期。

避险要科学。撤离时避免使用电梯,按预定路线前往避难所。如果地震时身处高楼或建筑结构已经损坏,无法及时逃离,遵循“伏地、遮挡、手抓牢”原则,躲至结实的承重墙或柱子边,保护好头部。若被困,敲击管道或墙壁发出求救信号,保存体力等待救援。在户外时,远离建筑物、树木和电线杆,寻找开阔地带蹲下。

注意地震预警。我国已普及中国地震台网小程序等地震预警服务,能提前数秒至数十秒发出警报。沿海居民还需关注海啸警报,发生地震后,尽快向高地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