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博望财经
文|小方
来源|财富独角兽
宁波银行2024年报显示,其总资产达3.13万亿元,同比增长15.25%;贷款总额达1.48万亿元,增长17.83%;营业收入为666.31亿元,较上年增长8.19%。
在银行业整体净息差收窄、零售信贷风险抬头的背景下,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1.27亿元,同比增长6.23%,增速降至近十年来的最低水平。
宁波银行2024年资产规模持续增长,但净利润增速放缓、零售业务利润下降及个人贷款不良占不良贷款比例过高等问题也值得关注。
01
净利润增速6.23%为2014年来最低,信用减值损失107亿
宁波银行2024年报显示,该行全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1.27亿元,同比增长6.23%。这一增速创下2014年以来最低纪录。
从十年发展轨迹来看,宁波银行的盈利增长呈现明显的波动特征。2014-2019年保持16%-23%的持续增长,其中2019年达到22.6%的阶段高点;2020年受外部环境影响增速回落至9.73%,2021年快速回升至29.87%的历史峰值。
此后进入持续调整期,2022-2024年增速由18.05%逐年回落至6.23%,2024年增速为十年来新低。
这种“高增长-缓回落”的演变轨迹,与宏观经济周期波动相关,同时也体现出银行业普遍向质量效益转型的阶段性特征。
图片来源:整理自宁波银行公开财务数据
进一步看,2024年报告显示,宁波银行营业收入中,其利息净收入为480亿元,同比增长17.3%。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增长了14.4%,债券投资利息收入增长19.5%。
而非利息收入为186亿元,同比下降9.9%。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47亿元,同比下降19%。
宁波银行的上述盈利结构显示了其收入增长的结构性矛盾。一方面,利息净收入的增长为净利润提供了支撑,尤其是贷款和债券投资利息收入的增长,说明银行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扩大贷款规模、增加债券投资获得了更多收益;
另一方面,非利息收入下降,尤其是手续费和佣金收入的减少,进一步限制了银行的收入增长空间。
与此同时,2024年,宁波银行计提信用减值损失106.79亿元,同比增加 17.39 亿,增长率为19.45%。
净利润增速下滑,部分受到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增加19.45%的影响。一方面,较大规模的信用减值计提直接影响了利润空间,说明银行主动加大风险抵御力度的审慎经营策略;另一方面,这也体现出银行资产质量面临的压力或正在加大,特别是考虑到减值损失同比增幅明显,或说明信贷业务的风险成本正在上升。
这种“低利润增速+高减值损失”的组合,也显示出宁波银行当前面临的经营挑战,既要通过充分计提拨备来夯实风险缓冲垫,又要应对中收增长乏力等盈利压力。
未来,如何在风险防控与盈利增长之间找到更优平衡点,将成为该行高质量发展的课题之一。
02
个人业务利润33.74亿降30%,个贷不良占不良贷款比例83.32%
2024年,宁波银行的个人贷款余额达5577.35亿元,同比增长约9.96%。这一增长表明,银行在个人贷款领域的扩张力度较大,贷款规模继续扩大,体现了零售业务在整体战略中的重要性。
然而,尽管个人贷款余额增长,个人业务的利润总额却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至33.74亿元,同比下降30%。这一数据与零售贷款平均收益率下降58个基点共同作用,可能影响利润可持续性。
其中,个人贷款的平均收益率从2023年的6.34%下降至5.76%,同比下降58个基点。这一变化或说明宁波银行在贷款产品的收益上面临压力。
贷款余额的增加如若未能有效带动个人业务利润的增长,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盈利能力产生影响。虽然通过扩张贷款规模,可以获取更多的贷款收入,但由于贷款平均利率的下降,银行机构的收入增量在总体利润中的贡献会受到一定的局限。
值得关注的是,宁波银行的个人贷款业务还面临着一定的风险敞口问题。随着贷款质量的变化,值得关注。
从其2024年年报数据看,宁波银行个人贷款不良贷款余额占其整体不良贷款余额的比例达到83.32%。这一数字或说明宁波银行在零售业务领域,尤其是在个人贷款质量控制方面存有一定压力。
贷款产品的收益率下降叠加贷款质量的双重压力,或进一步使得宁波银行的整体盈利增长受限。
从财务数据关联性看,个人业务利润下降与个贷不良占比83.32%存在同步性,个人贷款不良余额的高占比,会使其在零售业务领域面临的风险增加。
这意味着,宁波银行在零售业务的扩展中,除关注业务的增长外,也有必要注重贷款质量。个人贷款的不良贷款比例高企,表明其在扩大业务的过程中,信贷风险管控承压,不良贷款增加,进一步压缩了个人业务的利润空间。
这种变化体现出宁波银行在零售个人业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阶段性挑战,在扩张业务规模的同时,或有必要更加严格地进行风险管控,确保贷款质量的稳定。而面对高企的个贷不良贷款余额占比,宁波银行或也需要优化信贷结构,降低风险暴露,推进个人业务实现盈利回正、稳健增长。
03
消费贷款余额3575亿增11.39%,不良贷款余额达到57.48亿
2024年,宁波银行消费贷款业务呈现出规模持续扩张与风险逐步暴露并行的特征,这一现象与行业趋势大体一致。
其年报数据显示,宁波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达3575亿元,较2023年的3209.58亿元增加约11.39%,保持增长态势。
图片来源:宁波银行2023年年报
但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宁波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在整体个人贷款和垫款中的占比,已从2018年的83.88%下降至64.1%。
这一结构性变化,或说明宁波银行正在主动调整信贷策略,通过优化资产配置来应对潜在风险。
图片来源:宁波银行2018年年报
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宁波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不良率为1.61%、不良贷款余额达到57.48亿元,占整体不良贷款总额的比重达51.02%。
这组数据表明,个人消费贷款不良余额占整体不良贷款的51.02%,需警惕其对资产质量的潜在影响。
从业务发展角度看,这种风险态势可能源于多重因素。一方面,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风险自然累积;另一方面,宏观环境变化导致部分借款人偿债能力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风险成本的上升,或正对其业务盈利能力产生实质性影响。对此,宁波银行或需要投入更多资源用于风险管控,既包括加强贷前审查和贷后管理,也涉及优化风险定价机制等。
消费贷款作为银行零售业务的核心组成部分,其风险敞口管理对盈利稳定性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零售金融业务不断扩展的银行机构而言,消费贷款不只是银行的重要收入来源,因其具有较高的利率和较短的期限,能够为银行带来快速的资金周转和高收益。
更重要的是,在多样化的客户需求背景下,消费贷款还能助益银行扩大零售业务市场份额、提升整体盈利能力。
银行机构通过向个人消费者提供贷款,在增加客群的基础上,还能通过其他金融产品的交叉销售,进一步提高整体盈利水平。
鉴于此,宁波银行或有必要在消费贷款方面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譬如,除优化业务结构外,或有必要强化风险管控,通过差异化定价实现收益与风险的平衡。同时,可以进一步加强金融科技赋能,利用大数据风控等手段提升风险管理效率,这也是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结语:
宁波银行2024年拨备覆盖率为389.35%,虽较上年有所下降,但仍明显高于监管要求,为风险抵御提供了充足缓冲。
值得一提的是,该行2024年分红方案引发市场热议。其每股分红0.9元,分红总额59.43亿元,分红比率22.77%虽较往年提升,但其股息率、股利支付率等相关指标在A股上市银行中未居于前列,或折射出盈利增速放缓背景下平衡股东回报与业务发展的现实挑战。
面对当前环境,宁波银行或有必要采取稳中求进的发展策略,在资产端着力优化信贷结构,提升风险定价精准度,重点加强消费贷和个体经营贷的风险管控;负债端强化成本精细化管理,稳住净息差基本盘;中间业务加速数字化转型,培育财富管理等新增长点。
在股东回报方面,则可以考虑建立更具弹性的分红机制,统筹考量盈利增长、资本充足与战略投入,实现短期回报与长期发展的动态平衡。
未来,在银行业分化加剧的背景下,宁波银行能否通过差异化经营和精细化管理,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们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