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上午,2025年重庆市社会各界“赓续·2025·清明祭英烈”集中祭扫活动在歌乐山烈士陵园举行。
“哥哥,我又来看你了!为了向更多的人讲好你们的故事,我想做的事又有新进展了……”4月3日上午,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的烈士照片墙前,年过七旬的陈伦华眼含热泪,一边细心地擦拭着哥哥的照片,一边喃喃说道。
这是2025年重庆市社会各界“赓续·2025·清明祭英烈”集中祭扫活动中的动人一幕。现场,烈士亲属代表、社会各界群众代表和红岩班队及红岩志愿者代表近千人手捧菊花,静静肃立在烈士墓前,共同缅怀革命先烈。
活动现场
烈士墓前广场上,黄白菊花组成的“祭”字庄严肃穆,8个由红白花朵组成的花篮整齐排列,簇拥着“11·27死难烈士之墓”墓碑,满含无尽哀思。上午10时,雄壮嘹亮的国歌声响彻陵园,全体人员脱帽肃立、向革命先烈默哀致敬。
“又是一年清明至。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在烈士墓前庄严集会,深情缅怀先烈,寄托无限哀思。”重庆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党委书记徐光煦在现场宣读祭词表示,76年前,歌乐山下的300多名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两大历史任务,慷慨赴难、壮烈捐躯,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一段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
活动现场
徐光煦说,“今天,我们在这里缅怀先烈、祭奠英雄,既是为了知道‘从哪里来’,更是为了明确‘向哪里去’。”他特别提到,“今天,可以告慰先烈英灵的是,我们深入研究红岩历史,守护赓续文化血脉,红岩品质整体跃升;我们深度开发红岩资源,厚植文旅发展优势,红岩颜值更加靓丽;我们大力弘扬红岩精神,充分发挥育人功能,扎实开展党性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年均接待观众超1000万人次,红岩价值不断彰显。”
敬献鲜花
随后,全体人员依次环绕瞻仰烈士墓,并敬献鲜花,寄托无限追思。
在烈士照片墙前,陈伦华有说不完的话。上游新闻记者见到她时,她刚把白色菊花在正对哥哥照片下方的位置插好,细心擦拭过哥哥的照片后,她说:“我一直在努力在跟后辈们讲你的故事……”
陈伦华的哥哥名叫陈鼎华,1925年10月出生在重庆垫江。1946年,陈鼎华从重庆巴县高中毕业后,因喜欢读书,涉猎广泛,被学校留作图书管理员。也正是在此过程中,陈鼎华阅读了大批进步书籍,并在后来的重庆学生运动中,很快成为骨干。1948年初,陈鼎华受党组织派遣,到垫江中学以教书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同年不幸被捕。
敬献鲜花
在随后的审讯中,无论是酷刑威逼,还是利诱,陈鼎华都没有屈服。1949年,“11·27”大屠杀中,陈鼎华牺牲在了渣滓洞监狱。
“从哥哥的经历可以看出来,他从小就非常有爱国情怀。这也一直是我宣讲他的故事时的重点。”目前是垫江县“红耀丹乡”红色故事讲解员的陈伦华告诉上游新闻记者,自己一直在做的就是筹备一个以哥哥生平事迹为主题的陈列展,把他的事迹宣传好、传承好红岩精神。“我不断根据哥哥的生平,广泛地收集他生前的一些故事、资料,我也希望以此为纽带把老家垫江丰富的红色资源整合串联起来,同时融合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头发已经花白的李显群,是殉难烈士李承林的三儿子。李承林曾是江竹筠的联络员,牺牲时年仅28岁。“如果没有记错,这是我来看爸爸的第50个清明节了。”李显群哽咽地告诉记者,每次来参加祭扫活动自己的心情都很沉重,“到了墓上心情尤其酸楚,想哭。”
李显群接受记者采访
李显群说,每次祭扫自己都会想到,这是几百个为共和国作出了血和生命贡献的英雄。但让他倍感欣慰的是,“包括我父亲在内,他们都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李显群说,自己在父亲的传略中看到过他在党小组活动中说过的话,“他说他要战斗,要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党和国家……他的事迹也一直支持着我。”
“这么多年来,我也一直想做一个平常的人、正直的人。后来我当了老师,我就想怎么样做一个好老师。”李显群说,自己一直在继承父亲和所有红岩烈士的遗志,“我一直没有忘记他们,也不会忘记他们。”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清明期间,重庆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将采用“线上+线下”联动模式,开展分散祭扫、云端献花、媒体直播及红色宣讲等系列活动。歌乐山革命纪念馆、白公馆、渣滓洞等红色景区组织烈士诗歌朗诵、红岩故事讲述、小白花手工制作等互动环节,增强红色教育感染力;线上同步开设“赓续·2025·清明祭英烈”专栏供网友留言献花。
扫码即可参加“赓续·2025·清明祭英烈”网上祭奠活动
上游新闻记者 裘晋奕 郭静 摄影 钱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