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
第7段说明了《水经》这本书是汉代“桑钦”所著。在他之前的东晋时候,郭璞也写过《水经注》。
问题二
注是相对经来说的。注就是“为文章或书籍正文做解释的文字”。
注,指对元典经书的注解,有时也称笺,因为古书的注解一般也是古人注的,所以后人不一定看得懂或理解,就有后人对注也解释一下,这就是疏,疏,指对注解的注解。
简单理解就是,注、笺都是对原文的解释,疏,就是对注的解释。
例如,《春秋左传》(《左传》)大家也看不懂了,就有晋朝杜预解释一下,就写了《春秋左传集解》,到了唐朝,又看不懂了,孔颖达就接着解释,写了《左传正义》,后人称为孔疏。
问题三
郦道元,也是“北朝北魏”人。
问题四
当时南北对峙,所以“统一的社会环境”不是他成功的因素。
问题五
《水经注》以“水道”为纲。
郦道元,终身生活在北魏时代,而且,他的经历,正经历了北魏的变革。北魏最重要的变革,应该是拓跋宏(元宏)迁都洛阳、汉化。这个变革,对郦家是有利的。这个变革,带来的社会分化,也间接导致了郦道元的死亡。
郦家是北魏的官宦世家,是有爵位的,可见他家的祖先也是军功出身,很显然,他家也是读书的。
《水经》原本记载了全国一百二十七条河,但是只有一万多字。《水经》的作者和成书年代历来说法不一,争议颇多。郦道元花了整整10年时间,实地考察,援引各种书籍,最终完成的这部《水经注》,全书达30万余字。
故事中,还提到了一个人郭璞。他是东晋时候的人。这个人是个术士,也擅长风水,当然他也是一个文学家。不同的是,郭璞给《水经》做注。郦道元实际上是在《水经》的基础上二次创作。
故事中,还提到了郦道元梦到郭璞。可见,那个时候,郭璞就很传奇了。这是北朝人“梦到”郭璞。那个时候,南朝也有一个人“梦到”了郭璞,还衍生出一个成语。
这个人就是南梁的江淹。江淹梦到郭璞,郭璞称自己的五色彩笔留在了江淹处,现要把它要回来。自从把笔还给郭璞后,江淹文学水平直线下滑,与原来那个才华横溢的江淹简直判若两人。世人都说这是“江郎才尽”。
《水经注》的文字很优美,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比如《三峡》中有一段描写: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意思是:有时候发布的诏令非常紧急,早晨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就能到江陵了,这之间一千二百里的路程,就算骑上快马、乘风而行,也比不上这个速度了。这个语言文字,和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一样优美。
《水经注》对山川河流的观察视角,也独树一帜。山水相连,重要的渡口、山隘都是军事重地。郦道元,有军事经历,每每提到这些要地,也使得这本书,后世读来,愈来愈觉得“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