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错误可能出现在以下几种情况:
对行为人的行为在法律认定上发生重大错误,例如混淆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或者把合法行为认定为犯罪,把犯罪行为认定为无罪。
没有正确适用法律条文,对案件性质、罪名认定错误,应该适用的法律和条文没有适用,或者不应该适用的法律和条文却适用了。
案件具有法定从轻、减轻、免除刑罚或者从重、加重情节没有加以考虑,因而没有根据法律进行判处和定罪量刑。
原判定性、定罪虽然正确,但量刑畸轻或畸重。
严重违反诉讼程序,或发现严重刑讯逼供情形。
在行政诉讼中,适用的法律与案件性质明显不符。
使用废止失效的法律。
错误应用法律溯及力。
对当事人上诉请求之外发现认定事实、适用法律存在错误,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应当在二审裁判中予以纠正。
第一审程序存在瑕疵,但未对当事人诉讼权利产生实质影响,且裁判结果正确的,二审裁判可以指正瑕疵后维持一审裁判。
这些情形涵盖了法律适用中的各种错误,包括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程序违规等方面。在法律实践中,应当尽量避免这些错误,以确保司法公正和法律的正确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