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监管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在广泛搜集资料、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分析、比较,决定项目的可行性和最佳方案。
对施工队伍的资质进行重新审查,包括各个分包商的资质。
对所有的合同和技术文件、报告进行详细的审阅,如图纸是否完备,有无错漏空缺,各个设计文件之间有无矛盾之处,技术标准是否齐全等。
确定工程质量控制的流程。
主动控制工序活动条件,主要指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
及时检查工序质量,提出对后续工作的要求和措施。
设置工序质量的控制点,对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的某个工序或环节,设置技术和监理的重点,重点控制操作人员、材料、设备、施工工艺等。
按合同的要求进行竣工检验,检查未完成的工作和缺陷,及时解决质量问题。
制作竣工图和竣工资料。
针对要害工序、要害部位,如土方回填、混凝土灌注桩浇注、地下连续墙等,监理人员始终在现场监视操作过程,防止或订正施工过程中出现不符合要求的问题。
监理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巡视,检查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工序和质量控制点的执行情况。
监理人员对关键工序和部位进行平行检验,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标准。
包括操作者的自检、班组内互检、各个工序之间的交接检查,以及施工员和质检员的巡视检查。
监督施工单位落实安全保证措施,检查施工现场的安全设施,防止施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
监督施工单位按照进度计划进行施工,确保工程按时完成。
通过构建高效、完善、智能的数字化监管体系,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实现工程质量安全、提升工程品质的目标。
这些手段综合运用,可以有效地保障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确保工程按照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标准进行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