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年代平白无故损失一位元帅是怎样的体验?这一点,苏联人恐怕深有体会。米特罗凡·伊万诺维奇·涅杰林,这位对苏联军队贡献甚多的功勋统帅,为何会落个尸骨无存的悲惨下场呢?说白了,这事儿很大程度上还得赖赫鲁晓夫。
不妨讲一个故事:1959年9月,赫鲁晓夫接受了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邀请,决定开启访美之行。值得注意的是,7月23日,时任美国副总统的尼克松坐着豪华的波音707满天飞,最终空降莫斯科,这引起了全世界的侧目,还让赫鲁晓夫心里嫉妒的要死。作为回应,在访美之前,赫鲁晓夫专门作出指示,一定要安排一架足以“展示苏联工业实力”的飞机送他去美国,结果,历史上著名而巨大的图-114客机被撵上了历史舞台。
值得一提的是,图-114是基于图-95战略轰炸机之上研发出来的大型民航机。该型机最大载客220人,航行距离达1.4万公里,在家喻户晓的波音747出现前,图-114在“最大民航机”这把交椅上稳坐了好多年。然而要知道,图-114的首次试飞是在1957年,赫鲁晓夫急着请它给自己挣面子时,它还未完全成熟呢。结果,赫鲁晓夫这次航行可谓是忐忐忑忑,据说,数不清的大小船只在航线之下排成直线,就怕飞机从天上掉下来。当客机空降在安德鲁斯空军基地时,美国人的车载登机梯都够不到飞机舱门。结果,飞机动用了紧急逃生梯才弥补了这段差距,堂堂苏联一把手竟然手脚并用地从飞机上“爬”了下来,狼狈不堪;美国人大概也觉得自己作为主人待客不周,舆论一片哗然。
题外话说得有点多,但从这个插曲中我们不难看出,赫鲁晓夫虽然对前任一把手恨得咬牙切齿,但苏联政坛的“优良传统”,该继承的还得继承。在“爱面子”这点,赫鲁晓夫不比任何一位苏联领导人差。另外,虽然访美之行总被冠以“友好”之名,但苏美双方都有自己的小算盘。20世纪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初期,在疯狂的造势之下,连美国人都不得不重新审视苏联,认为这个死对头在实力上已经足够同自己分庭抗礼了。因此,学界普遍认为,美国向苏联伸出橄榄枝,其实是想探一探苏联的老底;而苏联人则想抓住这个机会好好地秀秀肌肉。
赫鲁晓夫访美并不是双方对峙的结束,而是新一轮冷战高潮的开始。访美之行结束1年后,赫鲁晓夫决定出席第15届联合国大会——没错,就是传闻中赫鲁晓夫用皮鞋敲桌子的那次会议。也许是为了壮胆,让自己说话更有底气,也或许是为了让全世界把苏联殷实的家底看得更清楚,在再次赶赴美国前,赫鲁晓夫意味深长地吩咐自己新提拔的苏军炮兵主帅涅杰林:我就要去跟美国人谈判了,当我踏上美利坚合众国的土地时,你得想办法搞个大新闻,杀杀他们的锐气。
涅杰林在二战中称不上赫赫有名,但他的水平和功勋都还是挺硬的。他于1920年参加苏军,1937年从炮兵指挥人员进修学习班结业并参加了西班牙内战后,涅杰林在炮兵这个专精上越走越远。他驾驭炮兵也的确有一手,特别擅长用火炮打穿敌军的防线。1945年4月28日,涅杰林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次年被任命为武装力量炮兵参谋长。当以朱可夫为代表的老一代苏军将帅渐渐退去后,涅杰林的生涯焕发了“第二春”:1948年,他被任命为苏联总军械部部长;1955年3月任国防部副部长;4年后晋升炮兵主帅,同时还奉命负责新组建的战略火箭军。
不能说涅杰林是个政治投机分子,但在赫鲁晓夫一步步走向权力之巅的过程中,前者的确捞到了不小的政治红利。因此,当领导需要自己时,他必定要想尽办法不让领导失望。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给领导脸上添点光呢?一个简单粗暴的办法应运而生:不如想办法放一炮。1960年9月,第一枚P-16型洲际弹道导弹从南方机器制造厂的大门中被运出后便直接送到了第42号发射坪。P-16对苏联意味着什么呢?要知道,苏联核武器强归强,但那时以后的事儿;那会儿,苏联在核武器方面不及美国,尤其是在射程上苏联还差得远,这直接导致了苏联人在3年后爆发的古巴导弹危机最后关头认了怂。先不说这么远,不到两个后的“十月革命节”阅兵还等着用这款武器撑门面呢。
P-16对苏联的意义不言而喻,涅杰林心里也清楚,不出差错地将这枚导弹送上天,简直是一石N鸟的大事。正如领导吩咐得那样,涅杰林估摸着领导差不多到美国了,便下了发射导弹的命令。然而意外却出现了——无论怎么尝试发射,导弹就是没动静。
这下涅杰林慌了神,即便是赫鲁晓夫远在大洋彼岸,一时半会没法问责,但勃列日涅夫同志就在莫斯科狠狠地盯着呢。他不敢在这个节骨眼上犯这种“低级错误”,连忙亲临现场督促工作人员解决问题。按照规定,出现这种问题时,不但导弹的燃料要被取出,所有不直接参与检查的工作人员都应该躲进掩体中。谁料,涅杰林不但拒绝了拜科努尔发射场总指挥“延期发射”的建议,还两次拒绝离开现场,最后干脆搬了把凳子坐在了一旁。眼看元帅脸色越来越难看,工作人员也不敢吱声,只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就在离规定发射时间不到半小时时,意外发生了:导弹第二节引擎中的燃料管某处发生断裂,注满的燃料喷涌而出后又被点燃,最终造成爆炸;爆炸随后又波及到第一节的燃料缸。顿时,整个发射场变成一片火海,高温将最近的工作人员瞬间蒸发,离导弹只有约20米的涅杰林也未能幸免,而稍远处的人员则在地上留下了一道淡淡的影子。据说,后来清理现场的人员费尽力气也只找到半块被烧焦的元帅肩章和已经熔化了的办公用保险箱的钥匙,这些物件被当成元帅的遗体放进了骨灰盒。
据官方统计,有17名工业界代表和57名军人当场牺牲,其中不乏苏联顶级武器专家;49名伤员中也有15人重伤不治身亡,其中包括部长会议国防技术国家委员会副主格里申和战略火箭军总司令主任副官萨洛这种级别的官员。这场事故是个悲剧,苏联方面则选择了低调处理:最终,涅杰林元帅“被死于”坠机事故,风风光光地葬在了克里姆林宫墙下;而其他专家和军人的牺牲则成了被封存的秘密。直到戈尔巴乔夫时代,这起惨剧才得到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