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塞外名城——丰镇!
1.丰镇市的基本概况:
丰镇市,内蒙古自治区辖县级市,由乌兰察布市代管,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乌兰察布市南部,地处内蒙古高原东沿丘陵地带,属温带大陆季风气候,毗邻6个旗、县(区),总面积2722平方千米。丰镇市辖5个街道、5个镇、3个乡,另辖1个乡级单位。丰镇市常住人口195229人。
2.丰镇市的自然条件:
丰镇市地处内蒙古高原东沿丘陵地带,属阴山山系,东西北三面环山,地势较高,中间是条狭长的走廊,地貌特征以山地、丘陵及冲积、洪积平原为主,地形由西、北、东向中南部呈阶梯状递降。
丰镇市地处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区,属半干旱和半湿润交错地带。
3.丰镇市的历史文化:
丰镇市地处晋蒙交界处,是自治区对外开放、发展外向性经济的窗口和前沿,历史上就是一个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晋商通往蒙古、俄罗斯的主要通道,是晋商“走西口”的重要驿站,是“万里茶道”的重要节点城市,素有内蒙古自治区“南大门”之称。汉、蒙、回、满等15个民族群众在这里聚居,晋商文化、草原文化、农耕文化在这里交流融合,交相辉映。久负盛名的丰镇月饼在这里诞生、在这里发展、在这里壮大,丰镇月饼流传百年不衰,不仅因为它独有的品味和风格,更因为在丰镇月饼中凝结着一代代人付出的辛勤和汗水,印证着生活在丰川大地上世世代代的汉、蒙、回等各族人民对月饼文化记忆的守护与传承。月饼已不再是简单饱腹的食物,而是象征着各民族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发展的鲜活的文化符号。
丰镇市隆盛庄“六月二十四”庙会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民间祈雨,又兼商贾祭拜关帝,由各族民众自发组织,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形成,一直流传至今。
4.丰镇市的经济发展:
铁合金产业不仅成为我市的支柱产业,也成为全国钢铁产业的重要合金原料生产基地。
5.丰镇市的交通区位优势:
丰镇市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历史上就是一个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晋商通往蒙古、俄罗斯的主要通道。丰镇市是京津冀经济圈、呼包鄂乌经济圈和蒙晋冀(乌大张)经济合作区的重要节点城市,[16] 铁路有京包线、大(同)准(准格尔)电气化铁路横贯市区,公路有208国道、呼阳省级公路纵横全市。丰镇市距呼和浩特机场160千米,距大同机场50千米,距首都机场380千米。
6.丰镇市的旅游资源:
薛刚山风景区,据传是唐朝大将薛刚出关征西时在丰镇驻扎屯兵之地。流传着薛刚一箭定阴山、饮马河畔收番邦的传说。薛刚山上建有革命烈士纪念碑、眺望亭等建筑。其山宛如圆石,四周平坦如砥,孤峰突起,如磐石悬于空中,被誉为平野独秀。山巅四周用巨石垒砌,很像古代的防御工事,险要陡峭,历来为军事重地。
金龙大王庙,俗称大王庙,建于辽天庆五年(1115年),原址位于小元山旁, 五股村南的山坡上,直径不及一丈,以石条圈砌而成,状似蒙古包。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重修时,庙宇被迁移于飞来峰山巅。建庙者巧妙利用山势,铺设阶石,建造殿阁,使得建筑峻峙而灵秀,密集而不砌滞,飞檐高脊,巍然向西,气势恢弘, 成为丰镇一大游览胜地。
蛤蟆沟生态采摘园,位于丰镇市黑疙瘩洼乡距丰镇市区约10公里处。有着神奇的传说和历史文化,周边大面积茂密旺盛的丛林和生态果园、果类品种可达二十几种,再加上无公害绿色食品,是市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因果园有一长方形水泥石头,形似-,因此得名“-沟”。果园深处有泉水流出,被当地人用作灌溉植物之用。我们利用这独特的资源结合起来形成一条自助采摘、观赏、品尝、旅游休闲度假的特色之路。
隆盛庄古镇,位于丰镇市东北部,坐落于黄旗海南岸。这里一砖一瓦、一景一物,虽历尽260余年风霜雪雨,保存较为完整。这里不仅有灰砖青瓦的四合院,还有传统的中国宫殿式建筑、中西合璧的商铺等。
7.丰镇市的特产名吃:
黄米面油炸糕,黄米面糕被丰镇人作为逢年过节、喜庆日子或招待贵客的主食,除其软糯可口、耐饥外,还因“糕”与“高”谐音,有“步步高升”的吉利含义。油炸糕外酥里嫩,香甜可口,而且营养价值丰富。黄米中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具有滋补强身的作用,不仅是当地居民餐桌上的常客,也是节庆、喜事中的必备佳肴。
丰镇月饼,内蒙古名产、中华名点。已有300年的加工历史,清时列为皇家贡品。丰镇月饼以丰镇胡麻油和面粉、食糖为主料,拌以丰镇特有的深井水,用传统的配比技艺,以传统的烘焙技术炉制。丰镇月饼使用的白面和胡油都是地道的本地产品。特别是胡油,对于月饼的质量好坏至关重要。胡麻生长在当地,加工在当地,榨出的油甘醇、厚实、味浓,用它加工月饼厚朴原味。胡油和食糖在高温下融合地和面搅匀,揉成面团,做成扁圆形状烤制。成品不但酥松,而且层次分明,面锋如刀,这是其他地方的月饼所不具备的品质。
莜面,丰镇地处晋蒙交界,受口里和塞外的双重影响,饮食习惯既有口里人的细腻讲究,也兼具塞外人的粗犷豪放,当然也不乏主妇们在艰辛岁月里的开拓与创新。丰镇虽以农耕为主,但土地贫瘠,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居民的饮食大多以莜面、土豆为主,兼有白面、小米、黄米及豆类杂粮。